石家莊鐵道大學大四學生小勵(化名)即將畢業,但近期的一件事讓他頗為鬱悶:原本應該發給他本人的500元校級獎學金被“充公”當了班費,花在吃散伙飯、集體唱歌等一系列班級娛樂活動上,小勵心有不甘,“我自己努力學習掙來的獎學金,為什麼要聽由別人支配?”
  記者採訪發現,由於獎學金、助學金評定標準不明確、執行過程中監管不嚴等原因,河北省多所高校均存在獎學金、助學金被平分甚至被挪用的現象。
  □河北新聞網記者 周紹謙
  見習記者 李 茜 冀曉航
  幾人申領全班平分 獎助學金髮放混亂
  近日,河北新聞網接到網友爆料稱,河北聯合大學09級臨床學院某班級將本應按成績、按需要分配的國家獎學金、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,在班級內部平均分配,每名學生分得500元。
  據該校建築工程學院在校生張明(化名)透露,這種將獎學金、助學金平分的情況在該校並不是個例,“從大三開始,我們班就將國家級獎學金、助學金以班裡幾個學生的名義申請下來,等錢打到這些學生卡裡後,再讓他們取出來全班平分。”
  記者調查發現,除了平分獎學金、助學金,還有的學校班級將申請下來的錢用於班級娛樂。邢台學院大四學生於靜(化名)告訴記者,他們班的班費就是由領到獎學金、助學金的同學,每人拿出一部分錢湊出來的。
  據邯鄲學院學生趙剛(化名)反映,由於家庭條件相對較差,他曾申請到國家助學金,然而2000元的助學金打到銀行卡上後,他卻被通知上交20%作為班費。雖然不情願,但他還是將這部分錢交了出來,“我不想因為不交錢被同學孤立,我也想過舉報,但又怕輔導員因此對我有意見,影響到正常畢業。”
  記者先後採訪了河北師範大學、河北經貿大學、河北大學等省內17所高校的大學生,其中河北聯合大學、邢台學院、邯鄲學院等7所院校有學生反映,存在獎學金、助學金被平分或挪用的現象。
  標準不明監管不嚴 人為操作空間很大
  記者發現,雖然現行的獎學金、助學金管理辦法中對申請條件提出了若干要求,但由於標準不明確,無法量化,申領過程中人為評定的因素較大,加之缺乏有效監管,由此導致獎學金、助學金隨意申領、亂挪用的現象較為突出。
  曾就讀於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的宋偉告訴記者:“我們班有一位同學長得比較朴實,大家都以為他家庭條件不好,就把助學金的名額給了他,後來才知道他家是開工廠的,根本不差錢。”記者登錄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生資助信息平臺時也發現,雖然在獎學金、助學金管理辦法中列舉出一些基本申請條件,但都比較寬泛。
  一名姓張的老師曾在省內某高校擔任輔導員,他向記者透露,除了國家獎學金需要按成績排名,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評定是綜合考量的,學校把名額分配到各個班級後,輔導員有權最終決定學生的受助資格。張老師說:“貧困證明這樣的資料很容易開具,輔導員或班主任實際上是學生申請獎學金、助學金的唯一推薦人,資金是否能真正發到最需要的學生手裡,有時就是輔導員一念之間的事。”
  省教育廳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耿立鵬主要負責高校獎學金、助學金管理工作,他告訴記者,各高校向教育部門提交的獎學金、助學金申請資料都是按照規定內容和格式提交,即使個別學校或教師弄虛作假,通常也很難查證。而學生在領到補助後是主動還是被迫把錢拿出來挪為他用,這種情況也不好界定。“有很多同學因為害怕影響自己畢業不敢舉報,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們的監管難度。”
  細化政策強化監督 確保資金髮放到位
  雖然部分高校在獎學金、助學金的發放問題上亂象叢生,但一些高校也在積極探索更為具體有效的管理辦法。據河北農業大學學生處副處長谷忠新介紹,該校在2008年建立了貧困生庫,每年更新一次,國家勵志獎學金、國家助學金名額人選必須是入庫學生。貧困生的認定標準除了參考教育部門的要求,他們還會通過考察學生“一卡通”里的消費數據,對學生的消費水平、家庭情況進行一個輔助瞭解,以此得出更為客觀準確的信息。
  “每年獎學金、助學金髮放完畢後,學生處會統一發送短信,直接通知學生到賬金額,同時公佈電子郵件地址和舉報電話,學生可匿名舉報。學校曾經嚴厲查處過一起類似事件,給大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監督環境,現在學生們的維權意識很高。”谷忠新介紹說。
  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輔導員王英有著9年的高校輔導員工作經歷,她表示:“確保獎學金、助學金真正發放到位,更重要的是輔導員要自律。”
  河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董金秋認為,教育部門制定獎學金、助學金政策,對優秀或者貧困學生給予獎勵、資助,這確實在學業和生活上給予了大學生很大的激勵和幫助。建議教育部門今後更加全面地考慮政策執行中的社會環境因素,從而出台更為具體、精密、系統的實施和監管辦法,保障國家資金花在最需要的學生身上。
(原標題:誰來監管獎學金助學金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w78uwlf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